在谷歌學術檢索系統(tǒng)當中,長期以來大部分被引用的科學家都用“et al.”表示。這是用于對此文有所貢獻的一組科學家的拉丁文縮寫。該縮寫詞的詞根為“et alia”,英文翻譯為“and others”(等人)。
“et al.”目前已經為谷歌數(shù)據(jù)庫貢獻了2415484條引文,位居第二。為何說只能排第二位呢?因為按照網(wǎng)絡信息計量學統(tǒng)計方法,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)僅一人的被引用量就已經達到了451806條。
在et al.引用總量當中貢獻最大的當屬一篇發(fā)表于1951年的生物學論文,這篇測量蛋白質的科學文章單篇引用量高達195644條。據(jù)《自然》雜志介紹,這也是有史以來引用量最高的論文。然而,《自然》排名榜(2014年公布)中該論文的引用量為305148條。谷歌算法粗略漏掉了約109000條,出現(xiàn)了35%的錯誤率。
2014年谷歌向《自然》提供了一份文件,其中谷歌學術的算法錯誤導致這篇論文引用量被排到了第二位,另一篇同樣是研究蛋白質問題的文章則以223131條引用居首。不知是否為偶然失誤。
當然,論文的被引用次數(shù)并不能完全衡量其價值。一篇發(fā)表于1958年的論文對醫(yī)學實驗中病人存活的幾率進行了估測研究,卻鮮為人知。直到10年之后計算機算法技術的發(fā)展使此種估測方法被輕易復制出來,才引起人們的關注。文章中展示的科學方法在它問世的那個時代顯然價值頗高。